时值联赛25周年,金篮板专栏升级为《25年人物志》专栏,栏目将以文字为载体,通过对联赛过去的梳理,追索平凡的校园篮球中闪烁着智慧光芒和非凡品格的人们,透过他们的生动故事,一起回顾联赛25年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传承。如果你也有想要分享的故事,进入公众号对话页,选择「我要上场」-「稿件征集」即可进行投稿。
本期内容,我们将聚焦北京体育大学男篮主教练张承毅,讲述他的故事,了解CUBAL这些年的变迁。
48岁的张承毅站在场边,嘴里时不时吐出几个指令:“探肩,压肩!”“我的前锋怎么这么慢呢?速度!”他喜欢在“锋”后面加一个儿化音,使得沙哑的嗓音有了“东北二人转”的质感。尽管已经“奔五”,但他迄今只带队打过6届CUBAL,履历因此显得没那么辉煌。
队员们喝水的间隙,张承毅疑惑不解地问我:“聊啥啊?”他大概不觉得自己的经历值得大书特书,相对而言,他倒是更愿意讲讲队员们的故事。
众所周知,他带出来两个CBA球员,刘毅和杨皓喆,一个1米92的中锋,一个1米81的得分后卫——还曾是一枚200多斤的胖子。张承毅常说,他们是在代表全国的体育教育专业打CBA。在2020年,一个第10顺位、一个第16顺位,双双闯进CBA,创造了北体大的历史。
他的高足,当然不止于此。
“徐冀恒你知道吧?我的硕士,也在我队里实习啥的,之前在国家女篮做视频分析师,表现好了以后被调到了国家男篮。我今年的研究生又被国家女篮要走一个,苏炜钒,视频分析师兼翻译。”张承毅不厌其烦地述说着队员们的名号,眼睛眯成了一对月牙,“谢智杰,国家男篮二队,杨腾飞、初昊阳,三人篮球国家队U23男篮集训队……”
甚至还有许多走上了大学教练员岗位,比如首都体育学院男篮主教练刘铠萁、厦门大学男篮教练员郭紫昊、西安交通大学阳光组男篮主教练李云镔等等。
CUBAL创立伊始,便定下了“培养五种人”的宏伟目标,后续的实践证明,CUBAL培养的绝不仅仅是五种人,它几乎成为了各类体育人才的摇篮。北体大男篮,就是这样一个摇篮,也是一座实践的富矿。刘铠萁和郭紫昊,就是在打球的时候尝试了助教或视频分析师的角色,从而如虎添翼,在走上社会以后迅速被委以重任。
除了校男篮的队员,北体大诸如体能、康复、体育新闻等专业的学生,也不乏通过校男篮获益的。所以张承毅告诉我:“玩体育,去综合类院校,未见得比北体大好。现在没那么多科研可以搞,用2-3年学个一技之长才是最重要的。你要是又打CUBAL,又有特长,哪个学校都要你。”
张承毅得等到每年开学才知道队员是谁,然后再从这些人当中一点点往外筛。或者从教育学院选拔人才,希冀复制出更多刘毅、杨皓喆、陈伟强,那就更加不啻于大海里捞针了。而且,北体大男篮没什么优惠政策,也没有训练补助,这进一步加重了招生的困难。
“头几年我还招来招去,后来没辙了,哪也不去了,谁来算谁吧。”张承毅说,“人家都夸我‘五小’厉害,我是没办法才‘五小’。”
谢智杰和鲁骜是罕见的来之前就已名声在外的球员。前者曾有着“湖南第一高中生”的美誉,高中就读于篮球名校明德中学,若不是八一名宿李可当年在北体大负责篮球青训,他万万没有可能被提前预定。鲁骜则是高中豪门清华附中的主力,他是因为前交叉韧带撕裂导致“行情”下跌,才被张承毅捡了漏。
更常见的情况是,用两年时间,把一个个篮球零基础的队员,摆弄到有点成手。好不容易等到出成绩的时候,用不了多久,他们就面临毕业了。现在球队名单里的米尔克、祖力布哈尔、尼加提,都是这样的情况。
然而就是这样一群小个子,在CUBAL的原野上左奔右突,不仅一次次掀翻巨人,也改变了第19届之后的联赛版图。结局很梦幻,过程却险滩密布。张承毅有过被北京大学狂切三十几分萌生退意的时候,杨皓喆也有被对手一对一完爆自我怀疑的时候,他发微信给刘毅:“毅哥,我不想打了,太丢人了。”可情绪平复以后,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迎难而上。
杨皓喆观看了大量斯玛特、霍勒迪、范弗利特们的防守视频,总结,消化,终于把自己打造成了“防守稳定性强于进攻稳定性”的球员,他后来被贾明儒13中12打爆过,可是这种级别的挫折,再也不能成为他冲向职业舞台的拦路虎。
篮球就是这样,绝对实力固然可以确保站在“食物链”的顶端,弱者却也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占据不错的“生态位”。
从先天禀赋来看,早期的北体大男篮当然是弱者,身高不高,进攻端也缺乏绝对的强点,于是就用防守去弥补。张承毅在球场上的火,有一多半发在了防守端。
“防守跟进攻一样,有很多技巧,但态度积极是第一位的。”杨皓喆说。他们一周要跑2次田径场,一次有氧,一次无氧。也练跑步机滑步、五角星滑步、全场滑步,各种滑步。
长此以往,北体大男篮成为了一支盛产“体能怪”的球队,他们打出许多逆转球,正是有赖于此。最近的典型案例,莫过于东北赛区排位赛逆转中国民航大学。北体大在前三节均陷入被动的情况下,末节发起22:9的攻势,最终完成逆转,直通全国赛。
当然,也不能忘记第21届联赛东北赛区1/8决赛,北体大与山东农业大学双加时史诗一战。在第1个加时的最后时刻,北体大仍能保持高强度的逼抢,迫使山农出现失误,这才有了后面陈伟强的追平三分。第2个加时,一帮小个子凭借深不见底的血槽,把山农的禁区搅得天翻地覆,连续抢到进攻篮板,由刘毅补篮完成反超,最终114:112险胜晋级。
那天在大鹏馆,我还看到诡异的一幕:对抗训练时,他们不是2打2、3打3、4打4,而是3防4,4防5甚至2防5!其实际意义在于,如果你夹击,一定会造成局部少防多,张承毅通过这种方式,来锻炼队员协防、轮转的意识和能力。杨皓喆说,他在大学学到了“很整体化的防守轮转体系”,这是他很快适应CBA防守的关键。
张承毅总是跟队员说:“咱们聚在一块儿是缘分,都是想干点事,那咱们就把篮球当事业去做。”初试啼声的第19届联赛,他们只是东北区第9,第20届,他们打到东北区第6,成功晋级全国24强,然后是2020年的全国16强创造队史,最后是上赛季的北区第5——若不是提前遇到清华,他们很可能再进一步。像蜗牛一样,张承毅和他的队伍一点点向上攀爬,也在一点点向“卓越”靠拢。
事实上,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、完整意义上的高等体育院校,北体大人始终不避“兴体强国、服务大局”的重责大任,“为中国体育事业、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了突出贡献,赢得了无数荣誉。”为中国女篮陪练,只是其中之一。
陪练不是一件易事,北体大的队员们又得体现强度,“松了,人家教练不干”,又得掌握火候,以免动作太大把国手们弄伤。不光模仿潜在对手的战术,还得模仿技术动作,“你的模仿对象习惯用左手挑篮,你就不能用右手。”张承毅说。
到了2021年,备战的关键时期,在院、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,张承毅直接率队进驻国家体育总局,在那里足足呆了3个月。队员们不仅要跟从女篮的训练节奏,自己的训练也不能完全丢下,训练强度可想而知。
为了全方位模拟对手,张承毅每天都得诵记潜在对手的战术,运动员公寓没有训练馆,他就带着队员在马路上演练,“不能耽误女篮第二天训练。”长此以往,他竟然把许多世界强队的战术烂熟于心。为了模仿得更像,队员们甚至把背号换成了各自模仿对象的号码,为了防止号码脱落,一群七尺男儿还在宿舍里做起了针线活。说起这个,张承毅的眼睛再次眯成了一对月牙。
(在国奥女篮教练组)
那是完全封闭的3个月,也是身心压力爆棚的3个月,但是,值。从2018到2021,陪退了北体大男篮整整一代人,但三年时间里,张承毅和队员们游走在世界篮坛的前沿,眼界得以拓宽,战术体系得以丰富。2019年,张承毅还在国奥女篮跟随名帅王桂芝锻炼一年,并于同年获批中国篮协高级教练员,这也是一段让他受益匪浅的经历。有同行就调侃:“你们陪练,结果把你们给练出来了。”这并不完全是虚言。
张承毅直接掌握的资源不多,但他格外擅长“借力”,不光借中国女篮的力,也借北体大其他人的力。助理教练朱峰,一分钱津贴也没有,但他愿意做完本职工作以后来帮张承毅的忙。之前,张承毅还请体能班的学生帮他带体能,请一个来自中国台湾的博士生做防守教练。于是,这位实质上的“光杆司令”,拥有了一个小小的教练组。
说起“体教结合”,张承毅称得上先驱。1996年,他从北体大本科毕业,受北京男篮时任负责人马家驿赏识,成为了一名CBA球员。1997-1998赛季,他在个人第2场比赛中绝杀济南部队队,贡献了个人CBA生涯中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。等到公认的“CUBAL进入CBA第一人”白晶完成CBA首秀,已经是遥远的八年之后。
张承毅在北京男篮呆了5年,这段职业联赛的经历使他积累了大量经验,为他日后投身大学篮球开辟了道路。他最大的遗憾,就是大学四年能够参加的正规比赛太少,只有四年一度的全国体院杯。若非如此,他想,他或许能在CBA取得更高的成就。
2005年,张承毅在友人的引荐下返回母校任职。又两年,成为正式的职工,此时他已三十有二。
(带队征战大超联赛)
那段时间,他主要的工作,就是协助名帅董志权打理竞技体校。在新疆广汇的赞助下,他们培养出了于长春、李白金、张术等一批CBA球员,也就仅此而已。由于北体大不参加CUBAL,2013年征战CUBS大超联赛以前,张承毅最拿得出手的成绩,只有2008年全国体育院校篮球锦标赛冠军。
而随着北体大在2016年加入CUBAL,张承毅也终于得到了施展抱负的机会。学生时代就深受“一赛难求”之苦的他,无比珍惜参赛的机会,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。短短几年的时间,他带队拿到的证书和奖杯,已几乎可以摆满北体大中国篮球学院走廊里的那台陈列柜。“这些都是我拿的。”他大手一挥,指着陈列柜说道。
那是一场院系之间的篮球赛。常规时间还剩最后1分钟时,他的队伍领先7分,似乎已立于不败之地,他叫掉了最后一个暂停。回到场上,风云突变,他的队员没有拿球消耗时间,而是“贡献”一次上篮打铁,对手趁势反击,上篮打中。随后就地一个全场紧逼,断掉传球并扔进一个三分球。此时张承毅已没有暂停,只能看着球队惨遭逆转。
此后,他总是在关键时刻留一个暂停以备不时之需。他把这个案例写进课程,就是想让有志于成为教练的学生们少走弯路。
刘铠萁的球队刚打CUBAL没多久,成绩不好,千头万绪理不清楚,这一度让他“看不到希望,不知道未来在哪里”。张承毅是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和求助对象,小到写教案,大到职业规划,刘铠萁都愿意跟他聊。现在,他也试着走出负面情绪,切实地去解决一些问题,毕竟,张承毅刚起步时也很难。
对于杨皓喆而言,他之所以还跟张承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,退役三年,有事没事还是爱往学校跑,除了球员时期的师徒感情,很大程度是因为后者跟他一样,也是个总爱琢磨篮球的“球痴”。
有一回,杨皓喆看国家男篮世预赛的比赛,发现乔尔杰维奇的一个“弱侧上线补防,强侧轮转”的防守布置很妙,立刻截图向张承毅“案例”。他的队友听到,就问他:“你这样说话不好吧,跟教人做事似的。”杨皓喆告诉他:“没有,纯粹就是师徒间的平等交流。”
这对师徒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都求知若渴,生怕跟不上国际篮坛的发展形势。在北体大男篮发展的过程中,这是很重要的一种心态。他们像燕子一样,不厌其烦地从各处衔来筑巢用的材料,终于在CUBAL有了一块立足之地。要知道,他们是去年北区八强当中,征战CUBAL时间最短的球队。
对于校训,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解读。谢智杰说,追求卓越是跑田径场时“咬咬牙挺过去的那一下”。杨皓喆说,追求卓越是他的背号,“篮球场上最大的号码是100,我喜欢那种接近完美但永远都差一点的感觉,所以我选择99号。”张承毅的职责,就是带领他们实现关于“卓越”的想象。